久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AV_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欧美_热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_久久91精品国产99久久yfo

人民網(wǎng)
人民網(wǎng)>>青海頻道>>青海要聞

巴塘草原上的“擎燈人”

——走進新玉樹⑦

咸文靜 張多鈞 程宦寧 陸廣濤
2021年08月06日09:38 | 來源:青海日報
小字號

更松尼瑪和同事們一起討論下一階段的教學任務。青海日報記者 張多鈞 攝

眼前的這個藏族漢子身材瘦削、面容疲憊。與人說話時,幾條抬頭紋深深地刻在額頭上?梢坏┱f起他的學校、他的學生,語氣又陡然輕快起來,就像他身上那件出現(xiàn)在三伏天的深藍色棉衣一樣,令人不解。

整整一個上午,我們一直在聆聽他的故事。并不驚天動地,可總有股勁兒扯著我們,讓我們想離他近些、再近些……

他就是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第一民族中學校長更松尼瑪。

今年56歲的更松尼瑪出生在玉樹市巴塘鄉(xiāng)一個普通的牧民家庭。四個孩子中,他排行老三。年幼時,父親早逝,母親一人將幾個孩子撫養(yǎng)成人。

也許是成績優(yōu)異的原因,更松尼瑪從小就對三尺講臺心生向往。1985年7月,從玉樹州民族師范學校畢業(yè)后,一心想干出一番事業(yè)的他申請到當時條件最艱苦的新寨小學。

當時的新寨小學基礎設施落后,全校六七十名學生都來自周邊的牧民家庭。作為五年級的班主任,他在教藏語文的同時,還承擔著數(shù)學等科目的教學任務。

一塊黑板,一本教材,一心撲在教學工作上的更松尼瑪不滿足于現(xiàn)有的教學條件,經(jīng)常找一些藏文的課外書籍供學生學習。遇到?jīng)]有藏文資料的情況,他就先自己學習,再去課堂上講給學生聽。班上的二十幾個孩子底子薄、成績差,放學后更松尼瑪就留他們多補習幾個小時。冬天天黑得早,路遠的幾個學生,都是更松尼瑪打著手電筒把他們一個個安全送回家。

隨著新寨小學擴大成為一所九年一貫制的學校,1988年,更松尼瑪成為這所學校的“領頭羊”。

“當時年輕,既缺能力也缺經(jīng)驗,但我的目標就是一定要把學校的教學質(zhì)量搞上去!”為了做到這一點,更松尼瑪把提升教師素質(zhì)作為工作的突破口,采取優(yōu)勝劣汰的辦法,重點提升教師隊伍的水平。

幾年下來,更松尼瑪發(fā)現(xiàn)各年級的學生呈金字塔式的發(fā)展。越到高年級,班里的學生就越少。為了改變這種情況,家訪成為他和同事課余最重要的工作。

“一趟不行就兩趟,實在不行就去五六回!备赡岈敩F(xiàn)在還記得自己在學生家里,跟對方談心直至深夜的場景。

根據(jù)教育需要,結(jié)古鎮(zhèn)先后辦起了十所村級小學,更松尼瑪被任命為這十所學校的總校長。當時,這些學校大多分布在山大溝深的偏僻地帶,有時可以騎著馬,但多數(shù)情況下都靠自己走著去?杉幢闳绱,每所學校每年更松尼瑪至少要去四五趟。

2010年4月14日,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打破了以往寧靜和諧的校園生活。為了一心一意將災后重建工作做好,更松尼瑪說服妻子提前退休回家照顧家庭,他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了學校拆遷、規(guī)劃、重建工作中去。

2012年,學生全部正式入住新學校并復課。為了解決學校教師后顧之憂,更松尼瑪幾經(jīng)奔波、換來了學校周轉(zhuǎn)房的建成。疲勞過度,再加上高血壓,他住進了醫(yī)院,可半個月后,又迅速回到崗位上。

2014年初,更松尼瑪成為了玉樹第一民族中學校長。來到新學校后,為提高教育教學質(zhì)量,他提出包括教師線、學生線和家長線在內(nèi)的三線并進管理模式。

“一些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孩子,更不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,不了解學校的教學情況,為了增進這種關系,我們安排家長進班級聽課!备赡岈斕寡,一開始,除了一些老師不能適應這種模式,確實有家長不配合,有人請假,也有家長在課堂上接電話。但從2015年推行到現(xiàn)在,家長聽課模式已經(jīng)成為學校的一張王牌。哪怕在采挖蟲草的季節(jié),很多家長也堅持參加。

對于自己的學生,更松尼瑪雖然要求嚴格,但從不吝嗇夸獎。多年來,上衣的口袋里總是裝著一些糖果和文具。在校園里碰到學生撿起地上的垃圾,他掏出一顆糖以示鼓勵;清晨有學生背書,他拿出一塊橡皮表示夸獎;有學生考試進步,在走廊里看到了,他也會拿出一支鋼筆讓他再接再厲。

一分耕耘一分收獲。幾年來,學校的教育教學質(zhì)量不斷提高,辦學條件不斷改善,師資隊伍不斷強化,中考統(tǒng)考總分和升學率連續(xù)七年在全州排名第一。

但就在學校發(fā)展日新月異的時候,更松尼瑪?shù)纳眢w狀況卻大不如前。前年查出胃部腫瘤,去年8月做完手術,胃部被切除了三分之二。原本90公斤的他短短幾個月,體重驟降至60公斤。時至八月,他還穿著七八層衣服和棉褲棉鞋。

這么多年來,更松尼瑪心中也向往著詩與遠方。但每次有機會去外地,不管是學習、培訓還是旅游,他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學校。站在當?shù)氐膶W校門口,感受一下學校的氛圍,看看學生的狀態(tài)。

從學生到老師,從土房到樓房,從一塊黑板到多媒體教學,幾十年來,無論是更松尼瑪還是玉樹的教育事業(yè),都發(fā)生了太多太多的變化。今天,站在玉樹州成立70周年的新起點上,更松尼瑪有著自己的心愿。

“希望學校的明天更美好,學生的明天更美好!”

(責編:陳明菊、劉沛然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